不論是《大學》中的“君子慎獨”還是《論語》里的“身正令行”,無不倡導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關于“自律”的修身觀。這是一種長期的、有計劃的行為,即用“推遲滿足感、承擔責任、忠于事實、保持平衡”這些處世原則,專注于解決眼前的或長遠的問題,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去不斷超越。
自律是克制、是反省,亦是一種秩序,是超越自我。這條注定不易的,名為自律的“修行”,是無數中偉奮斗者選擇的道路,他們不甘愿隨波逐流,將自我掌控貫穿工作和生活,永遠懷揣向上的定力。
即日起,我們將推出“自律文化踐行者”系列專題,一起了解那些始終貫徹自律文化的中偉人,看他們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詮釋“自律者自由 自律者自強”的現實意義。
第一眼看到王小能,你就能感受到專屬于理工男的那種樸素和實干氣質。性格隨和、不善言辭的他常年穿一件略微褪色但干凈整潔的工裝,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嚴謹務實、專注自律的品質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紛紛認可。
專注一件事并全力以赴
入職中偉后,王小能便挑起了中部產業基地三元一車間主任這一重擔,雖有中南大學冶金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的“加持”,但剛接手時,他還是感覺“壓力山大”。“一方面是因為從熟悉的四鈷領域過渡到三元,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,同時也很擔心,作為一個新人能不能管理好這大幾十號人,”王小能表示,不能辜負公司給予的信任,既然是自己喜歡的工作,就要做到最好,“專注一件事情并堅持做下去,這是我對中偉自律文化的理解。”
于是王小能開始與自己較勁,他充分發揮專長,積極學習產品工藝,強調品質管理,在車間嚴格推行精益思維,將“5W、8D”等分析異常的工具在工作中實踐,用嚴密的生產邏輯與方法,嚴守中偉品質第一道生產關。雖不用親自操作反應釜,但身為車間主任的王小能卻總是懷著“熟悉車間一尺一寸”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,常常親自動手去了解反應釜的結構、管道及尺寸大小等相關信息;堅持主動發現問題,并據此提出改善建議,然后解決優化。“反應釜是我們車間的核心設備,其內部結構的任何細微差異,都可能導致生產環境的變化。”王小能說,作為車間管理者,不光要對車間每一位員工負責,更要對每一處設備都了如指掌。
把自己做好才能贏得尊重
王小能出生在江西吉安的農村,他對童年的最深印象,便是繁重的農活。“種花生,挖紅薯,過了春種還有秋收,還要搞雙搶,可以說,除了學習,家里這20畝水稻田承包了我的年少時光。”
王小能說,那時的自己,認為這是“世界上最累的工作”。但作為家中男兒的他沒有選擇逃避,而是堅定地承擔起了這份責任,幫父母分憂。
深諳體力勞作之苦的王小能下定決心努力學習,先是“二戰”考上江西理工大學,再到后來考上中南大學研究生。自律,讓這個農村娃拾級而上,成為了父母眼中的驕傲。
頗具書生氣質的王小能性格溫和,大家都說他有很強的情緒控制能力,初來乍到的新人失誤時,他也從來不發脾氣,總是悉心引導。經過兩年多的磨礪,王小能在車間主任的崗位上越來越得心應手,三元一車間產品合格率越來越高,各項榮譽接踵而至,現在已成為中部產業基地的標桿車間。“擔任車間主任的這兩年多來,我親眼見證了許多95后、00后的青年員工從學校走出來,他們的專業和態度在經過歷練后有了肉眼可見的成長。”王小能表示,中偉的企業文化要求每一個人必須保持自律、嚴謹的作風,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干好,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。“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時,你就會享受到它所帶來的快樂。”王小能說。